由文化部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,将于8月15日至10月15日在京举行,来自全国各地及解放军、产业、行业系统的77个剧院团将演出77台优秀剧(节)目。这些剧(节)目题材、形式、风格丰富多样,精彩纷呈,与已开始进行的文化部直属剧院团评比展演交相辉映,将首都舞台装扮得姹紫嫣红,绚丽多彩。
艺术门类多,题材、风格多样是这次献礼演出的最大特点。参演的77台剧(节)目,涵盖了话剧、戏曲、儿童剧、音乐剧、歌剧、舞剧、交响乐、曲艺、杂技、木偶等艺术门类,而戏曲中不光有京剧、越剧、豫剧等大剧种,还有藏戏、滇剧、琼剧等小剧种。这些剧(节)目都是各剧院团在近一两年内为迎接新中国50华诞而创作的,其中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作为多,多种题材、多种形式和多种风格地唱响了祖国颂、改革开放颂和社会主义颂。如话剧《洗礼》讴歌了军民抗洪斗争的胜利,眉户剧《迟开的玫瑰》赞颂了奉献精神和自强精神,音乐剧《未来组合》反映了火热的中学生生活,粤剧《土缘》、评剧《淀上人家》、豫剧《红果红了》则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面貌。一批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的剧目,如徽剧《刘铭传》、舞剧《苏武》、京剧《骆驼祥子》、川剧《金子》、黔剧《姊妹崖》等,写的虽是新中国建立以前的社会历史生活内容,但都歌颂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,深刻揭示了旧时代必然灭亡的本质,具有十分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。
参演的边疆省区剧团多,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浓厚,是本次献礼演出的又一大特色。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的舞蹈诗《生命欢歌》和自治区民族剧团的蒙古剧《满都海斯琴》,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的舞剧《悠悠雪羽河》和省歌剧院的歌剧《红雪》,宁夏歌舞团的歌舞《塞上春潮》,海南省人偶剧团的人偶剧《鹿回头》和省琼剧院的琼剧《苏东坡在海南》,青海藏剧团的藏戏《金色的黎明》,新疆歌舞团的歌舞《我们新疆好地方》和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的歌舞诗《山父水母》,广西柳州市歌舞团的民族音乐剧《白莲》和北海市歌舞团的舞蹈诗《咕哩美》,辽宁省歌舞团的满族舞剧《白鹿额娘》等,或讲述民族传说,歌颂民族英雄,或反映各族人民幸福的新生活,将边疆少数民族风情如诗如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,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、地域风情,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强盛,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,为国庆营造了热烈、祥和、欢快的气氛。此外,这些剧目的艺术质量之高,说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事业在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中得到很大发展。
本次参演的剧(节)目,虽是近年创作的献礼剧目,但并非演过即收的应时之作,均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,除了刚刚完成的作品,很多剧(节)目都已演出了几十场,甚至上百场,得到专家、观众的好评,并经过了市场的检验,成为艺术精品。
首先,各剧团在确定剧(节)目时,即立足当前,着眼未来,确立精品意识,充分考虑市场因素,使作品能面向基层、面向群众、面向社会、面向市场,如江苏省京剧院的京剧现代戏《骆驼祥子》,多次请专家讨论剧本,并进行过市场论证,剧目推出后大受好评,获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大奖,在京、沪等地商演,获得很好的票房。其次,新创剧目增加观赏性,也是走向市场的一大举措,如黑龙江黑河人民艺术剧院表现边疆军人无私奉献的话剧《北疆哨位》,不是生硬地歌颂先进人物,而是以浓厚的生活气息,将人物鲜活地呈现出来。一些复排剧目如北京人艺的《茶馆》,也不是简单地恢复原貌,而是考虑了新的观众群体的审美需求,作了新的艺术加工。此外,一些剧院团采用制作人体制进行市场运作,如茅威涛主演的越剧《孔乙己》,发挥“越剧——鲁迅作品——明星效应”的优势,采用股份制的运作机制,也有不俗票房。四川人艺的音乐剧《未来组合》,则尝试一路商演到北京。相信本次献礼演出,将会有一批优秀之作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。